大家為了什麼辭職呢?理由一定千千百百種吧。
前陣子提離職時,我直接跟主管說:「因為我做得很累,不是身體累,是心很累,所以我要離開了。」結果被同事說你怎麼那麼敢講。其實我只是把對公司的想法提煉出最核心、最中性的說法罷了,我真正的想說是,我不想只忙著應付長官出的任務。不知不覺中,這成為我有工作以來形成的原則。
跟同事、前同事、同儕、104、乃至相關職場的新聞報導,我都會想問:公司的願景是什麼呢?你希望看到員工什麼?你覺得員工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?身為主管、老闆,你們又想讓公司成長成什麼樣子呢?因為我想知道,我會不會在這個職務上窮忙。
我原本以為《離職吧!再撐也不會變好》是一本插科打諢的職場書,結果作者「以身試法」進了一間沒有願景、長官眼裡沒有員工、以家父制獨裁管理的公司裡工作,最後把自己累個半死。另一方面,作者的職位是小主管,他把自己的掙扎寫得很細膩,我真的很驚豔(大部分時候我都當小主管腦死了),更難得的是,以一名韓國男性來說,我覺得他非常勇於書寫自己的脆弱與情緒。雖然是一步步往離職邁進,但作者也在過程中瞭解到,如果公司高層不知道自己奮鬥的目標是什麼、每天大家都在忙著討好主管、玩辦公室政治,總裁把自己當作巨嬰一樣成天要員工以獻出乳房的姿態吵著喝奶,整間公司會是虛耗的。
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拒絕窮忙的。以前當教授的專案助理,雖然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工作經驗,但我的教授在整間大學是以霸道統治而聞名的。當年曾經被當面摔東西、被罵幹你涼、被懷疑你一表人才「怎麼現在變成這樣」、被前輩打小報告,種種羞辱跟無理取鬧真的發生太多回了。甚至我都離開七年多了,上個月我工作過的研究中心發表週年期刊,把歷屆助理全列出來,唯獨跟我同期一起抗議過工作不公的助理,全都留白。
雖然再也不給教授擦屁股了,不過選擇離開,是我一生最棒的決定。另一方面,我也體會到若對晚輩溫柔,其實會帶來更多的收穫。這種回報很細微,但帶給團隊的幹勁與決心,會在未來顯現出隱形的價值。這本書也提到了這件事,甚至書的後半段更完全在描寫這個心境。他最後提到,他想成為下屬的支柱,雖然過程跟結果都不盡理想(甚至下屬一度認為作者讓他們在公司很難做人),但最後下屬還是在他離開時紅了眼眶。這個段落我看了好幾遍,能有這樣的工作精神而盡量不讓晚輩感到壓力,彼此激勵不會陷入窮忙,我有時真的會因此「撐得下去」。
疫情過後,大家都開始回辦公室上班了吧?
你們覺得公司有什麼改變嗎?職場的氛圍、對主管老闆看法有變化嗎?對自己的工作期望有更多想法嗎?《離職吧!再撐也不會變好》或許不是什麼實用的方法論,但應該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反思吧(尤其你已經工作個幾年、升任小主管的),你值得翻來看看。